版权说明 操作指南
首页 > 成果 > 详情

一种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

认领
导出
反馈
分享
QQ微信 微博
成果类型:
专利
发明/设计人:
聂小保;何一帆;蒋昌波;隆院男;金筱英;...
申请/专利权人:
长沙理工大学
专利类型:
发明专利
语种:
中文
申请时间:
2019-08-21
申请/专利号:
CN201910776506.4
公开时间:
2019-10-29
公开号:
CN110386697A
主申请人地址:
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2段960号
申请地区:
湖南
机构署名:
本校为第一完成单位
主权项:
1.一种疏浚余水处理方法,其特征在于,包括如下步骤: 步骤1:在疏浚余水中投加镁盐,余水中低浓度的NH3-N、PO43-与投加的Mg2+混合后生成MAP分子团簇,同时泥沙颗粒在Mg2+作用下脱稳; 步骤2:经步骤1处理后的余水通入流化床中,余水在经过流化床的结晶区时,在结晶区内由于强制搅拌和高浓度泥沙诱导作用,MAP分子团簇与部分脱稳泥沙颗粒发生快速强制团聚结晶,生成以泥沙颗粒为核心的结晶产物MAP,结晶产物粒径增大后下沉到产物浓缩区浓缩后排出,实现氮磷资源化; 步骤3:将步骤2处理后的余水中剩余的脱稳泥沙颗粒和P去除后达标排放。 2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,其特征在于,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: 步骤31:经步骤2处理后的余水进入流化床的混凝区,在进入混凝区前,采用碱液将余水的pH值提高至10.5~11.5,余水中残余Mg2+在高pH值下水解成Mg(OH)2絮体,在搅拌作用下吸附水中残余的脱稳泥沙颗粒和P后形成污泥絮体; 步骤32:在上升水流作用下,污泥絮体进入流化床的固液分离区实现固液分离,分离出的上清液经调整pH值后,直接达标排放。 3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,其特征在于:所述碱液采用NaOH,所述镁盐选自MgCl2。 4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,其特征在于:所述混凝区的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8~14min,所述结晶区的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4~6min,流化床的结晶区内pH值控制在8.5~9.5。 5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,其特征在于:流化床的镁盐投加量控制在20mg/L以上。 6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,其特征在于:混凝区和结晶区中的搅拌速度均控制在50~100rpm。 7.根据权利要求1-6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,其特征在于:所述疏浚余水中SS为800~2000mg/L。 8.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-7任一项所述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处理装置,包括流化床,其特征在于,所述流化床包括: 内筒,其内从下到上依次分为结晶产物浓缩区、结晶区和混凝区; 外筒,套置于所述内筒外且顶部设有溢流口,其内从下到上依次分为污泥沉降区和固液分离区; 所述固液分离区位于所述内筒的上方且直接与所述混凝区连通,所述污泥浓缩区处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; 所述结晶区底部设有进水口,内部设有搅拌机构,所述混凝区和所述结晶区交界处设有第二碱液进口,所述进水口上设有管道混合器。 9.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装置,其特征在于:所述外筒内位于所述混凝区的上方还设有pH调整区,所述pH调整区与所述混凝区交界处设有酸液进口。 10.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疏浚余水处理装置,其特征在于:所述结晶产物浓缩区呈倒锥形,且底部设有延伸至所述外筒外的排污管,所述混凝区内设有搅拌机构。
摘要:
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浚余水处理方法,在疏浚余水中投加镁盐,生成MAP分子团簇,经处理后的余水通入流化床中,余水在经过流化床的结晶区时,在结晶区内由于强制搅拌和高浓度泥沙诱导作用,MAP分子团簇与部分脱稳泥沙颗粒发生快速强制团聚结晶,生成以泥沙颗粒为核心的结晶产物MAP,结晶产物粒径增大后下沉到产物浓缩区浓缩后排出,实现氮磷资源化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上述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处理装置。本发明可以实现疏浚余水中悬浮物和氮磷同步去除,且回收其中部分氮磷的高度集成、易于自动化控制的装置及方法,并且NH3‑N和P的去除效果稳定,占地面积小,特别适合与疏浚余水处理。

反馈

验证码:
看不清楚,换一个
确定
取消

成果认领

标题:
用户 作者 通讯作者
请选择
请选择
确定
取消

提示

该栏目需要登录且有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

如果您有访问权限,请直接 登录访问

如果您没有访问权限,请联系管理员申请开通

管理员联系邮箱:yun@hnwdkj.com